核心观点: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臧梦雅认为,宠物消费市场的不断升温,在刺激内需增长、推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,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。面对巨大的消费需求和无限的市场机遇,企业要精准掌握客户的需求,就要用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“拿捏”住消费者的“心”。
时下,宠物经济火了,成为消费领域的“明星”,整个产业的各项数据既亮眼又“能打”。实际上,宠物经济并不是市场里的“新星”,那么它为何能在当下强势突围?
花钱的那群人的变化让宠物消费成为“吸金点”。过去,以宠物作为陪伴的人群多为老年群体,而如今,90后、00后成为宠物消费市场上的主力军。相比上一辈养宠人群来说,年轻的消费群体更乐得为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和情绪价值“付费买单”。
不仅如此,花钱的那群人的年轻化,为宠物经济注入新活力,也带来了养宠观念和方式的转变,科学养宠、精细养宠的意识慢慢地加强。宠物主人更注重宠物的健康和幸福,愿意为宠物一掷千金。“自己20元的奶茶可以戒,猫主子30元的主食罐头不能断”,“穷啥不能穷毛孩子”,“上班、出差无法喂养宠物?没关系,有定时喂水机、定时喂食机、智能猫厕所”……单一的宠物产品和服务已经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,更加精细化、多元化、个性化、智能化的产品和服务应运而生。宠物消费也不再局限于普通的商品消费,而逐渐向服务性消费扩展。
宠物消费市场的不断升温,在刺激内需增长、推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,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。面对巨大的消费需求和无限的市场机遇,企业要精准掌握客户的需求,就要用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“拿捏”住消费者的“心”。
当然,在关注宠物消费市场“掘金点”日益丰富的同时,也不能忽视其背后愈发难解的问题——宠物交易乱象层出不穷,宠物食品用品质量参差不齐,宠物医疗纠纷时有发生……这些宠物消费市场里的“坑”,都让“铲屎官”们直呼“水太深”。
不难发现,虽然我国宠物饲养的发展历史不短,但是规模化、规范化的宠物消费市场却起步较晚,宠物产业链上中下游市场存在诸多漏洞,行业监管水平尚未跟上近些年市场快速发展的脚步。而且,由于相关行业标准和监管体系的不完善,宠物的权益保护也并不到位。
此外,行业内中小型企业众多,市场集中度较低,企业的自主研发设计能力相对薄弱。以宠物食品行业为例,由于相关产品结构比较简单,部分企业存在“重”推广销售而“轻”研发服务,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,以致市面上的很多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。而且,与国外巨头相比,国内宠物食品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仍有待提高。
目前来看,宠物消费市场规模持续增长,相关领域不断细分,亟需依靠更加完善的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,以强有力的监管来护航产业健康有序发展。长远来看,宠物产业链上的各类企业应摒弃陈旧的发展思路,积极扩大品牌效应,以实现更高维度上的竞争和发展。当然,无论是为了满足那群消费的人更高层次的需求,还是为了应对更复杂的市场环境,宠物产业都需要进一步打通“升级”之路,向更加强劲的发展时代不断“进阶”。(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)
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,原创评论、理论文章可发至#改为@)。详见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。